【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我这个案子很简单,不需要律师,自己就能处理”
“这个官司一定能赢,请什么律师”
“律师好像是有钱人才请的起呢”
……
很多人提起请律师,第一反应就是“贵”、“麻烦”、“请不起”。也有不少用户认为自己的案子很简单,有胜算,而且平常也积累了不少法律知识,自己就能应付。
诉无忧告诉您为什么还要请律师呢?
一、执行到位、胜诉率高
由专业律师执行整个诉讼方案可以最大实现法律意见价值。诉讼前,律师能快速启动司法程序,高效精准的准备材料;诉讼中,律师受过的专业教育和执业经验能让他们应对法庭上的每一个问题,及时调整,力求最佳诉讼结果;诉讼后,律师知道如何配合司法机关工作推进判决执行,或者应对后续审理过程。数据显示,律师对于诉讼结果有着绝对的正面贡献。
二、省心省力,攻克司法程序重重关卡
诉讼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司法程序,仅以一般民事诉讼为例,自法院受理案件起,一个普通程序通常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此流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很多手续要完成,仅繁杂而专业的文书准备一项就令人望而却步。当事人常因此而身心俱疲,最后甚至于只希望诉讼尽早结束,草草了事。律师通常会全权代理所有工作,免除委托人的后顾之忧,因此而帮助当事人节省的时间和精力,其价值不可估量。
三、律师拥有一些“特权”
比如,刑事案件中,只有代理律师才能会见看守所内的犯罪嫌疑人,一般家属不可以;普通人无法调取他人个人信息、财产线索,代理律师在调查取证权规定的范围内可以,等等。
四、自己来:有理,但打不赢官司
很多当事人案子经过一审、二审、再审、不断地上访申冤,经历时间少则一年半载,多则十年八年。有些当事人确实有理,但最后还是输了官司,原因有许多,今天重点来谈谈以下三类:
1、永远只说自己想说的
打官司,不是只说自己想说的和爱说的话,而是要说法官想听到的、对方不想听到且无法反驳的话。只说自己想说的话,往往是在帮助对方。切勿打官司当成吵架和拉家常!
2、用生活的经验代替法律的逻辑
生活和打官司完全是两码事,生活只要守住底线,人就是自由的;但官司,更多的是五花八门规则下的各种环节与程序,这种环节与程序稍纵即逝。官司不是一个饭局,今天不能来还可以下次再聚,官司是:你今天不来,你就输了。
有一起案件的当事人:老师将学生打得骨折,构成轻伤,老师面临坐牢失业的风险。事发后,老师给当事人下跪,镇教育站领导出面说情。作为家长的当事人自认为事实是铁定的,这场官司是赢定了,在没有请律师取得证据的情况下,用不扎实的材料向法院起诉。结果被告人和知情人结成联盟,全面反水,等他醒悟过来,取证的最好时机已过,再已无法取证了。他始终想不通,法院怎么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判他败诉,他的案子实在是太冤了!
3、找律师是为了让律师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不少当事人找律师,不是为了听律师的建议,不是为了得到法律专家的帮助,而是为了找一个律师来赞同自己的观点,找一个专业人士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如何的正确。
这样的当事人也有很多。如果他们要委托律师,律师可能会说:你没必要委托律师,因为你并不需要律师。
所以,打官司都需要找律师吗?自己写份起诉书不行吗?答案当然是可以的,但是相对来说会面临更大的败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