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单位:北京市中银(珠海)律师事务所
编者按
如果遇到没有做过的案子,怎么写起诉状是件头疼的事。在法律大数据助力下,即便案子没有做过,我们也可以基于大数据检索,交付一份漂亮的起诉状。具体怎么做,且看作者如何妙用大数据,助力起诉状撰写。
起诉状是原告为救济自己受损的权利,交给法院的第一份文书,为了充分发挥起诉状的功能,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其撰写。那么,如何写好一份起诉状,并且最终达到用起诉状影响裁判者作出有利于己方判决的目的?
大数据时代,数据让经验呈指数级增长。大数据思维下,起诉状的撰写有了数据力。
在一份起诉状的撰写中,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以下四个部分进行检索,如果是遇到了我们不熟悉、没做过的案件,这四部分的检索对起诉状的撰写,那就是缺一不可了。
一、请求权基础检索
过去总讲“法官找法”,即原告和被告向法官呈现案件事实,由法官来寻找适用于本案的法律规定。如果我们在起诉状中这样做,自然是达不到法律文书交付目的的。在一个民事诉讼中,应由原告和原告的代理律师“找法”,法官来判断法律是否能够适用于本案。
“找法”是为了确定“请求权基础”,明确权利来源,夯实一份起诉状的基座。在民事案件中原告方需要思考的是“原告向被告,依据何种规范,主张何种权利”。
“找法”就是在找这句话中的“依据何种规范”,它是指“原告能够向被告主张权利的具体的法律规范”,又叫做“请求权基础”/“请求权规范基础”。
为什么我们认为某个法律规范能够适用于本案,且裁判风险最小,这里需要检索的是:
核心法条与关联法条,法条的进一步解释,关联法条之间是否会有不同的理解与适用,如何处理不同的理解。这部分需要使用的检索工具主要是法规库。
举个例子,关于留置权的适用范围。以在法规库检索为例,输入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同时查找到法条以及其关联法条。
以《担保法》第82条为例,如果我们需要了解该法条的解释,一键直达相关的司法解释或者实施意见,这里就可以将鼠标放在法条序号一行,右侧会出现“法规”及数字。点击该处,我们即可定位到该法条的司法解释,进一步理解法条本身。
法规库-法条关联法条
法规库-法条关联法条
根据查找到的《担保法》第84条、《合同法》第264、351、380和422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留置权属于担保物权,仅适用于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以及行纪合同范围。但根据《物权法》第230条,留置权的适用范围则得到了扩大。
当现行有效的同级法律规范出现冲突,如何处理这种冲突,我们需要检索在审判实务中法院是如何理解与适用的。
打开法规库,找到《物权法》第230条,鼠标放在序号上,点击“案例1436篇”几个字,就可以定位到引用了该条法条的所有案例,系统会跳转到案例库。
法规库-法条关联案例
然后输入“担保法”“适用范围”等关键词查找法院对《物权法》230条和《担保法》84条冲突的处理。
案例库-引用法条
当然,如果查找到的案例结果比较多,还可以在侧边栏中筛选“地域”“审理法院”等信息进行范围限缩,增强结果的针对性。
最终,我们根据检索结果,确定起诉状的请求权基础。即关于起诉状中涉及到的留置权的主张,我们依据的是《物权法》还是《担保法》,以及当被告答辩时原告能够论证为什么这个请求权基础是合适的。
关于法条解释的检索,除了使用电子法规库之外,纸质书籍的地位也不能忽视,我们可以参考全国人大法工委对立法的解读与释义,以及最高院的条文理解与适用。
二、事实要件检索
起诉状是诉讼的起点,整个诉讼过程都围绕起诉状中的内容展开,其中事实部分的功能也不能忽视,不能写的过于简单,也不能冗长。如何让事实部分要件全面且篇幅合适,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从类案中找到答案,使用的工具为案例库。
起诉状事实部分与判决书“经审理查明”部分相关联,所以我们需要检索本院对同类案件作出的判决,解构“经审理查明”部分,提炼事实要件。如果本院类案数量较少,还可以参考本地区其他法院、上一级法院的类案。
以一个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的事实部分撰写为例,机动车撞倒行人,行人鉴定为“十级伤残”。经过类案检索与文书解构,事实部分的结构大致为:
第一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责任认定情况;
第二段:受害人住院治疗情况,伤残鉴定情况;
第三段:肇事车辆情况,车辆保险情况;
第四段:受害人户籍、工作、收入、居住地、家庭情况。
结合类案中总结的事实要件,将本案中有证据证明的事实写入起诉状。完成后,一定要进行一次反自认审查,防止起诉状内含有与事实不符或者对己方不利的自认。
在事实的写作中,检索是“术”,而贯穿写作的“道”,还有两个原则:
①要件事实与请求权规范基础要件相匹配;
②要件事实与证据相匹配。
以上原则将请求权基础、诉讼请求与事实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三、证据检索
提到证据,我们在确定请求权基础时就需要考虑到该请求权基础下的举证责任分配、举证责任倒置以及自由心证,确定最有利的诉讼解决方案。
除了理论的解析,证据的学习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如何能够知道现有证据是否充分,是否能够充分证明待证事实,可以从案例库的类案中寻找答案。
在检索的时候,我们把问题转换为:
在类案中,什么样的证据能够充分证明待证事实并且获得法院支持。
由此我们得到检索式如下:
文书类型:判决
案由:与处理案件相同
裁判结果:(己方胜诉)
举一个例子,假设王先生在小区路上摔倒,王先生以物业为被告,是适用《合同法》第107条、《物业管理条例》第36条还是《侵权责任法》第16条。我们需要结合王先生能够取得的证据判断哪种策略更优,需要考虑待证事实本身的难易程度、举证责任分配等。
假设以《合同法》和《物业管理条例》作为请求权基础,则案由为“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再以“裁判结果:医药费/医疗费”为关键词再次筛选,查找相关判决,得到的案例就是原告获得支持的案例。
案例库
理想的情况是能够找到本院、上一级法院审理同类案件的胜诉判决,如果在此范围得到的案例数量过少则可以逐渐扩大法院范围。
得到案例检索结果后,我们可以使用案例库的“批量下载”功能,在下载下来的表格中增加一个列表栏目“证据清单整理”,将原告提出的证据进行统计,然后对比本案证据是否充分。
案例库-批量下载
比如在上述案例中,如果以“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提起诉讼,王先生就需要提供《物业服务合同》、物业费缴纳相关证明等证据资料,但在侵权责任纠纷中,则不需要特别提供这类证据。
四、裁判规则检索
在起诉时预测案件争议焦点,一个争议焦点对应一个裁判规则进行检索。
虽然请求权基础和裁判规则都运用在起诉状的理由部分,但二者还是有所区别,前者更加侧重法条检索,后者更加侧重审判实务,需要借助案例检索完成。在裁判规则检索中,使用的工具是案例库以及司法观点库。
裁判规则的检索范围包括:本院、上一级法院、省高院、最高院对同类案件的裁判规则。
裁判规则基本出现在“法院认为”部分,为了节省时间批量查看这部分的内容,以案例库为例,可以使用“批量下载”功能,选择“文书清单”格式,就可以批量查阅法院认为部分的内容了。
案例库-批量下载-文书清单
值得注意的是,在裁判规则中要重点查看二审改判的案件,看一二审法院裁判规则是否有所区别。查找二审改判案件的关键词为“裁判结果:撤销”,或者“裁判结果:-维持原判”。
在“司法观点库中”,我们可以直接一键获取最高院法官对自己办过案件的裁判观点的汇总与编撰,其内容代表了最高人民法院对一些法律适用问题的司法态度和立场,也反映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业务庭对一些法律问题的倾向性意见,可供司法工作者全面了解和掌握最高人民法院现行有效的全部司法观点。
比如在司法观点库中输入:“留置权”“适用”,我们不仅可以得到留置权适用范围的相关解释和裁判规则,还有关于“善意留置权”的解释。
司法观点库
结语
法律文书的最终目的是影响裁判者作出有利于己方的决策。以上针对起诉状各部分的检索技巧和撰写原则,希望能在大家写作起诉状时有所帮助。此外,上述检索流程也能帮助我们利用大数据检索思维较为全面地学习一类案件的分析处理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