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刷到个视频,心里直泛暖。
甘肃有位爷爷,把养了60年的“牡丹王”当嫁妆,送给出嫁的孙女。视频里,那棵从山里移栽来的野生牡丹,当年倔得很——在院墙外安了家,愣是10年没开花。爷爷不急不躁,就这么守着,直到某天突然冒出大朵大朵的花,花盘足有25厘米,成了全家的“宝贝疙瘩”。如今孙女要嫁了,爷爷请人小心移栽,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都说“这哪是搬花,是搬了一整个青春的爱”。
突然想起山东那位101岁的张奶奶。
她的陪嫁牡丹,从1948年嫁过来时的五株苗,如今繁衍成满院花海,红的、粉的、紫的,压得枝头都弯了腰。
张奶奶说“花通人性”,她和老伴用芝麻渣沤肥、鱼肠汤追肥,连除虫都用草木灰,几十年如一日。
你看,这哪是养花?
分明是养着一份岁月里的牵挂。
咱老百姓家里的花,哪能只算“植物”?那是爷爷蹲在墙根浇水的背影,是奶奶给花苗盖草帘的唠叨,是嫁女儿时“花开并蒂”的盼头。就像甘肃这株牡丹,野生的性子烈,移栽后得先把根扎稳了,攒够了劲儿才肯开花——10年呐,得多少耐心才能等得到?可正是这份“等”,让花里浸满了人的温度。
现在年轻人结婚,嫁妆有车有房,可这棵“牡丹王”,比任何金银都金贵。它是60年的光阴,是10年的守候,是爷爷对孙女“日子像花一样旺”的祝福。都说牡丹是“花中之王”,我看呐,它更是“情中之王”——开的是花,结的是代代相传的暖。
你说这花为啥能火?
大概是因为我们都懂:有些东西,比“贵”更珍贵,是藏在岁月里的心意,是扎根在泥土里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