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高考作为人生中最要的一场考试,每一年都备受关注,而语文作文作为唯一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考题,一直也非常受关注。
考生们都稳中求稳,希望自己能够正常发挥,毕竟作文占不少的分值,但是也不乏有些人在写作文的时候花样百出,比如写文言文的,写诗的,这些也还算正常,但是这位考生有点不一样。
高考作文仅得6分字体少有人知,却被985破格录取,后气走导师
考生们终于结束了紧张的高考,阅卷工作也正在有序进行中,这时候一位语文老师在判卷工程中出现了难题,这位考生的作文,用的竟然是甲骨文,这可让老师犯了难,文编了所有的阅卷老师,却没人能看懂;
最终老师也没有办法,只能请示组长,可是就连见多识广的组长也没办法审批,一直一层一层地请示,最后相关部门派出古文学专家;
专家来到现场,看见试卷也是大吃一惊,现在几乎没有学生认识甲骨文,更别说用甲骨文写一篇作文了,想来这位考生一定是非常优秀;
结果等专家们翻译完之后,老师们发现该学生的作文完全跑题了,最终只给了6分,这件事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一个高中生能把甲骨文运用得如此炉火纯青,可以说是一个天才了,在大家的期盼下,记者们也终于找到了这位考生,他叫黄蛉;
是一个甲骨文爱好者,从小就研究甲骨文,研究得多了慢慢地能写出来,最终考试成绩出来,黄蛉考得并不是很理想,只考了428分;
但是他利用甲骨文写作文的事迹被很多高校关注,虽然成绩不高,但认为他是一个特殊人才,纷纷向黄蛉抛出橄榄枝,但是因为学校没有文字方面的专业,黄蛉都拒绝了;
随后他又去了复旦大学去面试,但是因为成绩实在太低,而且对于古文字的理解不够准确,并没有被录取;
没想到最后收到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大三又转入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并且学校为了培养他,将已经退休多年的教授聘请回来,专门培养他;
让学校学生非常羡慕,但是没想到,一段时间之后,教授向学校递交了辞呈,并表示自己交不了这个学生;
学校通过教授了解到,教授认为黄蛉的基础知识不扎实,让他潜心研究基础知识,没想到黄蛉不但不接受教授的指导,反而我行我素,研究起和专业关系并不大的作品。
而且教授让他静下心来做学问,他却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光环里,三天两头的抛头露面,根本没有时间研究古文;
何况他口中的古文研究只是一些皮毛,认识的字很少,教授更是表示就算是一个从来没接触过古文的学生,教上两三个月也都能会。
态度浮躁,根本就不适合做学问,本来想着古文行业终于后继有人,没想到让自己如此失望,面对这样的黄蛉,教授忍无可忍,向学校递交了辞呈。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有好的运气固然是好的,但是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脚踏实地,尤其是在做学问方面,更不能浮躁,更要潜心研究。
同时也要时刻保持谦逊,得意时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要骄傲自满,黄蛉确实是算得上是一个人才;
如果好好发展未来一定不会很差,但是他却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光环中,对于学校的栽培没有感恩之心,也不懂得保持谦逊,反而骄傲自满,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怎么可能接受。
了解了黄蛉的故事,很多人也非常感慨,明明一手好牌,却被打得稀巴烂,也有的同学觉得黄蛉在高考时的表现是可以借鉴的;
有这样想法的同学还是趁早打消念头,高考是一件严肃而又认真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要稳中求胜,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样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可;
而不是通过这样标新立异的方式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希望大家都能静下心来学习。
今日话题:
针对黄蛉用甲骨文写作文之事,你有哪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