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习作一
变形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发挥想象,写出自己变形后的经历,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教学重点】
能发挥想象,写出自己变形后的经历,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教学准备】
习作例文、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习作导入
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角色吗?为什么?(出示孙悟空、巴啦啦小魔仙图片)
预设:喜欢,因为他们都会变身。(引出话题“变形”)
小结:是啊,这些人物都有神奇的变身功能,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开启一段奇妙的变形之旅吧!(板书:变形记)
二、习作要求
引导学生解读教材,明确习作要求:
1.出示:你可以变得很小,如一只蚂蚁,一棵草,一粒石子;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甚至是一个星球。(出示图片)
点拨:你想变成什么。(板书:新身份)
2.出示:如果你变成一只蚂蚁,可以在笔杆上散步,可以在书桌上探险;可能会结交几位蚂蚁朋友,可能会跟着哪只小昆虫去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
如果你变成一盏路灯,你将无法移动,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从你面前走过,你会看到很多发生在路上的故事……
点拨:变形后你会经历什么事。(板书:谈经历)
3.出示: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一些。
点拨:把变形后的重点部分写详细是本次作文的重点。(板书:写详细)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发学生展开联想,打开习作思路,提示选材的角度。
4.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提炼写作要求:
(1)明确自己变形后的身份。
(2)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
(3)把变形后经历的重点部分写详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三个要求。
三、习作指导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1)你变成了什么?
(2)你变形后经历了什么?
(3)怎么把变形后经历的重点部分写详细?
提示:分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在班级交流分享。
2.探究活动
(1)你变成了什么?
①你想变成什么?
预设:手机、风扇、地球……
点拨:你可以变成动物、植物、物品等,可以变得很大,也可以变得很小。②填写“变形通行证”。(出示“变形通行证”)
③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地球自述》《我是一条快乐的蚯蚓》
《飘在天上的日子》《夜晚,一颗大树下的故事》
点拨:让学生关注新身份、感受、地点、时间四个关键词。
④小练习:你也快来拟题吧!
(2)你变形后经历了什么?
①引导学生对比《小蚂蚁历险记》两组经历的提纲,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提纲一:笔杆散步——书桌奔跑——发现新世界
提纲二:笔杆散步——书桌遇险——书籍避险——遨游书海——发现新世界
预设:我发现第二组的经历更曲折,更吸引人,不断出现新状况,故事更奇特。
②小练习:我来说故事。
引导学生说一说如果你变成一盏路灯,会有怎样的经历呢?
出示:如果你变成一盏路灯,你将无法移动,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从你面前走过,你会看到很多发生在路上的故事……
学生畅谈。
③写一写你的“变形通行证”经历,让经历变曲折。
点拨:同桌讨论修改。评价标准:经历曲折,想象奇特。各组选派代表进行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提供学习支架,以蚂蚁为例,在修改与对比中突破习作重点,构思变形后的经历,让经历曲折,想象奇特。
(3)怎么把变形后经历的重点部分写详细?
出示:笔杆散步——书桌遇险——书籍避险——遨游书海——发现新世界
①出示《蚂蚁变形记》书籍避险片段。
不知过了多久,我感到仿佛有一双温柔的触角在呼唤我。我睁开双眼,看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四周是高大巍峨的巨型不知名物体,雪白平整,上面一个个跟我差不多大的黑色的不规则方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哪儿?”我迷迷糊糊地自言自语。几只小蚂蚁在我面前手舞足蹈:“刚才真是太惊险了,你差一点就丧命于人类的大拇指啦!我们看你吓晕过去了,把你拖进书堆里来避险。”身边软软的纸张仿佛读懂了我的心思,它轻轻柔柔地盖在我的身上,就像一条温暖的被子,焐热我那颗惊魂未定的心。鼻尖传来一阵淡淡的,陌生的墨香,就像一个妈妈的怀抱,给了我满满的安全感。很快,我便进入了梦乡——
②引导学生交流,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小蚂蚁书籍避险经历的?
点拨:引导学生体会,通过抓住蚂蚁的见闻、对话、感受这几个方面来写小蚂蚁书籍避险的经历。
(板书:抓住见闻抓住对话抓住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赏析作文片段,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将变形后的经历写详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