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用人单位也应当将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等情况书面告知劳动者,劳动者拿到个人体检报告后,如何正确解读呢?
第一步:核对报告中个人信息是否准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工作岗位、工龄、接触危害因素等基本信息。信息有误或和单位提供不符的及时反馈。
第二步:核对所有检查项目是否均为自己受检的,检查结果是否有检查医生签名,体检结论是否有主检医师签名和体检机构盖章。
第三步:看体检结论内容和建议。
体检报告结论- 一般分为5种:
1.目前未见异常:指的是本次职业检查各项检查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可以从事该岗位工作或继续从事原岗位工作。
2.复查:检查时发现与目标疾病相关的单项或多项异常,说明需要立即脱离该危害因素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进一步复查核实相关检查项目。
3.疑似职业病:检查发现疑似职业病或可能患有职业病,不宜从事该种危害因素作业,建议到有资质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一步诊断。
4.职业禁忌证:检查发现有职业禁忌的患者,说明不宜从事该种危害因素作业,建议脱离原岗位作业。
5.其它疾病或异常:除目标疾病之外的其他疾病或某些检查指标的异常。对于体检结果中的“其他疾病或异常”,应建议受检者到综合性医院复查诊治进一步医学观察、治疗。
那么,以上就是有关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应该如何解读的相关信息。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是有效发现和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手段,能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有效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各用人单位应当主动承担起职业健康监护者的角色,做好本单位的职业健康检查,切实保证劳动者能够健康生活、健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