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2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 书信写作,即得下载码
2021 届高考作文应用文体写作范文汇编
2018 年 12 月,时任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署 名文章《落 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他说:“在 高考命题中,要依据 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突出核心价值、 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 的考查内容,强化基础性、综合性、应用 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要加强独立思考、 逻辑推理、信息加工、阅读 理解和应用写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和创新能力。”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 2019 年高考中,全国新课标卷 I 作文试题"热爱劳 动,从 我做起”、全国新课标卷三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都明 确规定考生必须采 用演讲稿、书信、观后感等特定的应用文体进行写作。这无疑释放出一种信号——应 用文体写作将成为今后高考作文考查的重点。然 而,从高考作文阅卷场反馈的信息来 看,大量的考生在写作应用文体时格 式不规范、内容不明晰、表述不清楚,导致失分 严重。所以,在进行 2020 年高考作文备考时,大家不能光训练记叙文和议论文,还 必须对书信、演 讲稿、观(读)后感、倡议书等常考的应用文体进行专项训练,只有 这样, 才能保证在高考考场上胸有成竹,写出高分佳作。
因此,我们将请高考作文研究专家为大家讲解常考 的几种应用文体的 格式要求和高分要点,以期为大家的备考助力。
书信
书信是一种应用于人际交往的文体,内容多样、情感丰富、思想自由、 应用广泛。它有着其他文体难 以比拟的多重优势:一是情感因素,书信内 容大多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白,情感真挚,“含情量” 高,易打动人;二是书信大多是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亲切自然,娓娓而谈,特别能引 起别人的 共鸣,其观点也易于为别人所接受;三是书信的表达方式多样, 可以精于叙述也可长于议论。
格式要求
写作书信体作文首先应注意格式问题。书信的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1.开头称呼
称呼必须顶格写,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尊敬的老 师”等。称呼后加冒号,冒号》 后不再写字。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 己和收信人的关系。称呼可用姓名、称谓。
(1)给长辈的信。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哥” “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对非近 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姓或名,如“王阿姨”"刘叔叔”等;对于学有专 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可以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 “周 老”等。
( 2 )给平辈的信。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也可用修饰 语加爱称,或直接用修饰语,如“敏 华” “亲爱的丽”"亲爱的”等;同 学、同乡、同事、朋友等关系,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 志” 等。
(3)给晚辈的信。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 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 等。
2.问候语
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问候语最常见的是 “您好”"近好”。可依时令 节气不同,而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 快”。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起始语,如"久未见面,别 来无恙?” "近来 一切可好?” "久未通信,甚念!”之类。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3.正文
书信的正文即写信人要对收信人说的话,可以分为若干段来写。它可以 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 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 理、辩驳论证等。这些内容,都是写信者在动笔之前就应该成 竹在胸的, 在写作时应做到主旨明确、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3.祝颂语
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 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以最常用的“此 致” “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 一是紧 接着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也不加标点。"敬礼” 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面加上一个感 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也可以不写“此致”, 另起一行空两格 写“敬礼” “安好” “健康”"平安”等词。
4.署名和日期
署名: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署名应写在祝颂语下方空 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在写信 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父 XXX” "你的朋友XXX"等。若写给亲属、朋友的,可加 上自己的称呼,如“儿”“弟” “兄” “侄”等,后边的名字可不写姓;若写给组织的,一定要把姓与名 全 部写上。在署名之后,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 “敬上”等,以 示尊敬。
日期: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下边。有时写信人还可以加上 自己所在的地点,尤其是在旅 途中写的信,更应如此。
在以书信的形式写作高考作文时,除了要注意格式之外,还要充分考虑
到考场作文书信体的特殊性, 应避免日常书信那种拉拉杂杂、意到笔随的 写法,具体而言,需做到以下两点:
1.情感真挚,噸呼告
书信这一文体本身就可以让一些不好当面表达的话真实袒露:或是自己 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或是对 别人的情感、态度、关爱……考生可以尽可 能地敞幵心扉,从而起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当然,写真情实感不意味着将自己的感,清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一要 注意适度与节制,二要注意站位。写自己,不写猥琐、卑俗的思想,体现 高姿态;写与别人的关系,要低调,多一些宽容理解,少一些牢骚 抱怨;多一些豁达乐观,少一些斤斤计较。如 2015 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 高分作 文《致小陈的一封信》 中有这样的文字:“不要管外面的世界多黑暗,紧 握着自己的爱,就像握住一只风筝,虽然岁月无情地碾 过爱的轮廓,但不 管它飘向何方,都会以家为圆心,永不坠落,永不飘离。”它既富有文釆又 感情真挚, 如同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温暖而又深刻。
呼告是指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当感情达到高峰 时,可以把想象中的人或物当 作就在眼前,直接呼唤,并向其进行倾诉。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并 引发读者强 烈的情感共鸣。
2.凸显细节,精叙精议
考场书信体作文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书信,切忌家长里短,东拉西扯, 漫无主题,而要紧扣话题,注 重条理,行文不蔓不枝。一般来说,书信的 取材没有什么重大题材,多数都是以写一些生活琐事来表达主 题,因此这 就要求考生应该精心打造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细节。另外,在叙述描写的同 时不要忘记对此展 幵议论,议论时既要有的放矢,也要注重思辨。
此外,考场书信体作文与现实生活中的书信在表达方式上也有不同:一 是考场书信体作文要有一个明 确的主题,这个主题便是作文材料的主旨, 故而,这类作文的自由度很低;二是考场书信体作文中,议论是表达的主体 (少数作文是边叙述边议论),也可以说这类作文多半是“化妆”后的议论 文;三是考场书 信体作文的语言讲究精练,要将口语与书面语结合起来, 若其跟现实生活中的书信一样,过分口语化,就 会显得平直乏味,难入阅 卷老师的"法眼”;若其过分讲究文采,又会脱离书信的基本特征。
这场战“疫” 清华和你在一起!
亲爱的高三学子:
见字如晤。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破了庚子年春节的平静, 时至今日,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形势仍十分严峻。
此刻的你,或许正为疫情牵肠挂肚感到揪心难安,或许正焦急难耐 地等待着开学的讯息,又或许你的父母亲友正战斗在抗击疫情的一线, 守护着大家祈盼的国泰民安。
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居家也是做贡献”的每一天里, 我们都在心里默念。这场战“疫”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每个个体的 小小愿望,都与宏大的时代语境息息相关。疫情或许打乱了我们的生 活节奏,但也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未来的机会。
你们当中多数人出生于 2002 年,出生后不久就懵懵懂懂经历了“非 典”。十年寒窗,即将高考的关键时刻,不仅要应对各种政策变化,还 要在新冠肺炎的阴影下忧心忡忡地备考,确实是“太难了”!
对于身处疫情重灾区的湖北考生而言,这场高考前的战“疫”更为艰 难。近在咫尺的焦虑和恐惧,持续冲击着你们本就因高考而紧绷的神经。你们既要时刻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状况,还要努力稳住心神,潜心备 考。始料未及,却又避无可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是一场没人能够置身事外的挑战, 每个人都应当尽一份力量,担一份责任。
为了应对这场特殊的挑战,清华人已经行动起来。2 月 3 日,5 万余 名清华大学师生通过线上“雨课堂”同上一堂课。虽然必须推后开学, 尽管必须延期返校,我们依然要如期上课。这堂课上,邱勇校长的讲话 催人奋进:“自强的清华人永远保持奋进的姿态;自强的清华人永远乐 观地面向未来;自强的清华人永远追求国家至上、人民为先!” 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未来的每一天,清华都将始终和你们在 一起,希望在未来,我们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清华人”。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以身许国,矢志不渝,是清华园跨越百年的精神回响。在各种艰难 险阻面前,清华人都交出了一份具有清华水准的历史答卷。
“一二•九”运动中,蒋南翔老校长悲愤地连夜写出:“华北之大, 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怒吼,是昔日清华人为捍卫家 国发出的呐喊。即使在烽火漫天的西南联大时期,清华大学也始终坚持 上课,勇担历史使命,为伤痕累累的古老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无论是“200 号”,“‘两弹一星’元勋中 的清华人”,还是“抗击‘非典’清华园保卫战”,“汶川地震中的 清华人”,家国面前无小事。一代代清华人怀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投身 基础学科研究,为祖国的变革与发展鞠躬尽瘁,用热血传递着情怀、 责任与担当。
当下这场看不见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也不例外。
无数清华人逆流而上、主动担当、奋发作为,全身心投入这场立战 “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护团队驰援武汉,他们在大 年初二选择挥别家人,去争取更多家庭的团圆;清华大学药学院和 免费开放药物研发资源;多位科学家春节留守岗位、全力投入针对新型 冠状病毒的药物研发,发挥清华大学在基础学科方面的优势,加快推进 应对疫情的科研攻关。青年学子踊跃参与,或祝福加油,或力行倡议;各行各业的校友也奋战在一线,肩负光荣使命……
在这场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 我们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意识到守护百姓安 康、解除民族疾患、实现国家富强,需要更多基础学科研究者付出更加 持之以恒的努力。
当前,关键领域基础研究依然肩负着科技强国的重任,人文学科则钩 沉着中华民族纵深千年的文化自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 其谁也?”希望你们纵有风雪模糊了世相,依然心怀敬畏与同情,用冷 静理性的心态看待复杂的事物。在当下,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护好身边 的人。我们相信,经历了这样一战“疫”,在选择未来的方向时,你们 定会更有敢担使命、敢负重任的豪情与理想。正如鲁迅先生所 言: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 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清华人所要担当的使命,在意每一分光亮,鼓励每一束细小的微光永 远以奋进的姿态前进,“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诚然,做出这样的选择绝非易事,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刚毅的使 命担当,还需要克服孤独的勇气。可这并不意味着家国情怀必须以悲壮 为底色,清华人同样有着诗意、浪漫而自由的灵魂。清华人眼中的诗意, 是北斗导航系统工程师身着汉服吟咏“松风水月”的温润端方,是青藏 铁路线上“笑迎高原暴风雪,定叫拉萨连北京”的青春豪情;清华 人所向往的浪漫,是卷起裤脚扎根基层,用脚步翻阅这个国度散落在城 市乡野、街头巷尾的故事,是无数个寒暑日夜,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 起在书卷中拥抱岁月山川、在实验室驰骋星辰大海;而清华人笃信的自 由,正在于不为虚名所动,执着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追求意志的独立 与心灵的富足;在于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洗礼,依然会因为美好的事物而 热泪盈眶,依然会对无尽的远方陌生的人们倾尽善良。
成长于祖国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对于更多 00 后而言,“家国情怀” 或许成为了一种更生动的情绪。国家强盛所带来的安全感,让青年学子 拥有了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清华乐育弦歌盛,天下兴亡意气豪。” 无论居庙堂之高,抑或处江湖之远,清华人总有自己的豪气与理想、风 骨与胸怀,我们相信,时代会帮助你做出最无愧于心的选择。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未来的几个月内,清华招生人将始终和你们 手牵手、心连心。特殊时期,尽管我们无法“面对面”交流,但我们会 始终与你们保持密切的线上联系,也会持续通过媒体访谈、微信平台等 渠道分享你们最为关心的招生政策、学科大类、备考经验、校园生活等 信息,为你们的高考冲刺做好服务、保驾护航。
1936 年 4 月,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在《致全体校友书》中写道:“夫国难维已至此,然吾人决不可自坏其心理上之长城;大局虽不可知, 然而吾人自己之职责,决不可放弃。”面对如潮的焦虑和陡增的不确定 性,希望清华人的精神气质能够始终鼓舞你勇往无前,胸怀家国。人生 的河流中,高考只是短暂的一瞬,而生命的意义却需要你用一生去追寻 答案。
愿你无论历经多少挫折和磨砺,都拥有永不言弃的少年意气和不断 前行的力量成为穿透风雪的一束光百草回芽,否极泰来 2020,我们一定 能赢!愿你终遂心愿成为一名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清华人!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
2020 年 2 月 4 日